DIA-BATTLES X-1的最後一篇開盒報告
X-1的X其實是XROSS
X-1的X其實是XROSS
原本V2的是除了有VERSION2的意味外也有VARIABLE的意思
意思是V2可以視狀況有多種不同型態應對戰況
而這次的XROSS設定上是指可變融合戰鬥系統XROSS
XROSS音同CROSS
也就是說DIA-BATTLES X-1可以說是
集目前幾乎所有DIACLONE系統通用規格於一身的機體
增加了遊玩時的廣度
先從BATTLES X-1開開始談起
BATTLES X-1與其它機種共通的部份就是採用了BULLET CORE機能
駕駛倉可分離 也能安裝其它BULLET CORE
初期兩款有聯動機能的機種則有困難
雖然造型非常的擁擠不過還是可以在頭部升起的同時收進去胸腔內
只是收容BULLET CORE的空間看起來真的是非常的擠
這樣一比就可以發現DIABATTLES X-1的BULLET CORE真的非常小台
這個其實是考量了合體成DIABATTLES X-1後的造型平衡
這次的雖然因為區塊分割的關係BATTLES X-1少了髖部跟大腿所以無法攜帶空挺貨櫃
但從BATTLES X-3那邊把這個部份拔過來後就沒有這個問題了
原本V2的BATTLES-1在攜帶貨櫃時大腿要打平180度讓貨櫃朝外
但X-1的BATTLES X-1大腿因為造型所以沒辦法打得那麼開
就變成像這樣安裝
POWERED SUITS出擊
雖然攜帶貨櫃後看起來推進裝置都被貨櫃擋住
讓人很懷疑到底飛不飛得起來
不過腰甲的推進器其實沒有被遮住 所以應該沒問題吧
再來介紹BATTLES X-2的聯動功能
首先變形成這個型態
這個是主要的聯動機構
另外安裝手臂的軌道也是重要的聯動機構
所以可以安裝BATTLES X-1的BULLET CORE
TACTICAL MOVER的BULLET CORE自然也沒問題
手邊唯一的例外是DIAGUARD02 03
內部的空間畢竟不是真正的BULLET CORE規格
DIAGUARD02 03的後部太大塊塞不太進去
其中我最喜歡的搭配是GRAND DION的艦載機DIA FIGHTER
DIA FIGHTER本身有變形機構看起來就像是完整的戰鬥機
跟BATTLES X-2搭配起來很有一種小型戰鬥機與大型戰機型強化機組合體的感覺
不管是脫離或合體感覺都很有意思
肩膀的滑軌除了安裝手臂外 滑軌前端其實也是一個合體用卡榫
像是DIABATTLES V2的BATTLES-02駕駛倉就能靠這個部份合體
嫁駕駛倉後部的合體卡榫沒有使用到
剛好抵在BULLET CORE接孔上
看到舊作能這樣跟UP GREAT的新作聯動真讓人感動
BATTLES GRIDAN的BULLET FIGHTER也能合體
BULLET FIGHTER比較大台
合體後感覺整個變成更大型的機體了
背上還有TRIVERSE規格的4MM外接接孔
所以可以將VERSRISER-UNIT系列的強化背包背贊背上
其中最搭的應該01的FLIGHT UNIT
接著是BATTLES X-3的聯動介紹
與BULLET CORE合體前變形成這個型態
直接接上就完成了
因為不像X-1X-2那樣 沒有接孔週遭造型上的限制
所以只要是BULLET CORE都能安裝
連陸上模式都能安裝
不過這裡有一個問題
就是安裝BULLET CORE的週遭又受到造型的限制了
主要是前面往上翹起的腳掌會檔住一點空間
說明書完全沒有交代若是要安裝其它BULLET CORE時該怎麼辦
不過我想將腳掌這樣打橫成地面型態的第二種模式就OK
連超長的RAID BULLET都OK
配上QUADLOADER更有工程機具的感覺
接著是DIABATLES V2與DIABATLES X-1
之前也提過因為價錢差了近兩倍
所以覺得有夠斂财 但實際擺在一起看就知道尺寸的差異
還有拿在手上比比兩者動重量後 就可以知道為什麼會價差這麼大
拿著一樣的雙劍武裝
就可以深深感覺八年來這個系列是怎樣的進化
當然八年來的通膨也反應在售價上
肩膀跟大腿的卡榫是共用規格 所以手腳可以互換
由於兩者體型上有落差 換裝後整個感覺都不一樣
飛翼背包也是同規格 所以互換沒問題
只不過因為尺寸上的差異
讓X-1用V2的手腳背包看起來就有一點不夠力
高根鞋型態的腳部看起來腿更長了
DIABATTLES X-1的腰部卡榫採用TRIVERSE系列規格自然能互換
只是尺寸差異過大 換裝看起來很怪
X-1上半身配TRIVERSE下半身看起來更怪了
雖然腿部視覺上還是稍微偏長
但跟BATTLE CONVOY互換看起來就很搭了
反之亦然
BATTLE CONVOY粗壯的腿部看起來很搭
因為共用規格
也能安裝BATTLE BAFULOBATTLE BUFFALO MK.4手腳
其實連背包都能裝
但BATTLE BUFFALO卻沒辦法裝DIABATTLES X-1的腿部
仔細比較後可以發現
BATTLE BUFFALO腿部的卡榫微妙的短了一點
就是這個原因讓X-1的腿部無法裝到定位上
前面提過背面有從TRIVERSE系列開始
很多機體都採用的背部4MM卡榫
所以很多強化武裝都能搭配
雖然是這樣講
不過TACTICAL MOVER系列背包通常會有一些配合機體造型的凹凸
因為機體尺寸小 因此卡榫偏短就沒辦法拿來安裝了
雖然VERSRISER-UNIT跟DIABATTLES X-1很搭
但我最推薦搭配的是強化鎧裝武器組內的L發射器系統
裝上後的強化感超讚的
而且除了原本搭配的百萬光束加農外也能換裝其它同規格的DIACLONE機體的手臂
雖然砲身會被卡到所以砲口沒辦法向前
但是砲身中間有一段關節 可以把砲身前段向前轉
但合體後選擇適合的BULLET CORE就成了一個課題
這也是為什麼X-1的BULLET CORE會那麼小一顆的原因了
最後介紹的是跟POWERED SUITS系機體聯動的介紹
跟DIABATTLES V2一樣
BATTLES X-2跟X-3也可以合體成POWERED SUITS的POWERED SUITS
後段是安裝手臂通用的方型卡榫用
POWERED SUITS與MANUEUVER系列合體前須要將手臂收好
合體前靠的是手臂外側的造型來卡住
安裝POWERED SUITS
當然這個型態也能安裝BULLET CORE當駕駛倉
而V MOVER系也能對應
但是狀況有一點不一樣
安裝V MOVER的話就不能安裝手臂了
應該說如果安裝了手臂 V MOVER就沒辦法推到底
沒辦法推到底就會很鬆很容易掉下來
沒辦法推到底就會很鬆很容易掉下來
如果搭配BATTLES X-2本體的話是這種感覺
POWERED SUITS系機體就可以在裝有手臂的情況下
與BATTLES X-2合體
最後是前面開盒時提過的謎之4MM卡榫
基本上兩個4MM卡榫的間距也就是TRIVERSE系列背後卡榫的規格
照理說應該什麼都能裝 問題在於是 上方的段差離卡榫太近
幾乎沒有機體可以安裝都會去卡到上方的段差
BATTLES X-2屁股上的接孔可以完美應對
問題是很鬆 因為那個接孔為了應對變形結構上方是挖開的
所以整體保持力不足 而且下面就有TRIVERSE上下半身的合體卡榫了
實在沒有必要為了組合BATTLES X-2跟X-3而使用這種組裝法
比對來比對去後我發現真正能完美應對那對卡榫的
只有TACTICAL MOVER背包上方的接孔
可以跟TACTICAL MOVER合體成為翅膀
只是重心問題比較麻煩容易往後倒
當然也可以安裝變形成手臂的武裝
只是這樣的話就真的是完全站不起來了
所以我才會裝上BATTLES X-2的機首在後面撐住
像這樣橫向串連我覺得是一種很聰明的設計方式
增加了玩具本身的可玩度 也某種層面上在進行促銷
這次介紹的玩法中我特別愛的一個部份是
可以將DIABATTLES V2的兩個駕駛倉拿來安裝在DIABATTLES X-1的機組上
因為機體尺寸的問題
合體後那兩個駕駛倉就只能獨立出去顯得有些雞肋
所以DIABATTLES X-1讓2號與3號變成無人機的時候
我其實覺得蠻合理的
後來發現其實可以用BULLET CORE來當駕駛倉的時候
我也覺得這個設計蠻好的 給人多點選擇
但是最後發現連DIABATTLES V2的兩個駕駛倉都能安裝
我覺得就是神設計了
那種跟上個世代徹底作連結的感覺我真的很愛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